一、制定背景
(一)國家和省出臺相關文件提出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要創新綠色服務模式,鼓勵專業化綠色服務機構,為制造業企業提供綠色診斷等服務。省工信廳《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中也提到要支持第三方服務機構為企業、園區提供綠色制造相關診斷和培訓,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二)先進省市典型做法提供經驗支撐。目前,北京市、武漢市相繼出臺了《制造業綠色診斷工作規程》,開展了綠色診斷工作,探索總結了較好的工作開展流程和模式,可供我們參考借鑒。
(三)我市工業綠色發展需要政策支持。今年以來,我市把綠色制造攻堅突破列為制造業強市三年攻堅突破行動的重點任務之一,我局也將綠色診斷工作列入了今年的工作要點。目前,我市工業綠色化水平還有待提升,從項目上來看,全市制造業強市三年重點推進的258個項目中僅有18個綠色化技改項目,占比僅有7%;從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情況上看,全市僅有1個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聊城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市級以上綠色工廠47家,僅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左右。綠色發展的現狀需要出臺激勵政策,推動工業園區和企業實現綠色轉型。
二、決策依據
根據《聊城市工業轉型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16〕586號)、《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1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推薦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21〕130號)和《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推進2022年省級綠色工廠的通知》中對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的評價要求,參照《北京市制造業綠色診斷工作規程》和《武漢市制造業綠色診斷工作規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細則》。
三、出臺目的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助力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充分發揮市級工業轉型發展資金的作用,引導工業園區和企業實施綠色化技術改造,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開發綠色設計產品,構建綠色供應鏈,提升制造業綠色化水平,推進我市綠色制造實現攻堅突破。
四、重要舉措
對符合本細則第四條基本條件,且綠色診斷評估報告被評為“合格”的園區管理(運營)機構和工業企業,予以資金補貼:被診斷園區一次性獲得補貼資金最高20萬元,被診斷工業企業上一年度營業收入超過2億元(含)的,一次性獲得補貼資金最高4萬元,被診斷企業低于上述規模的,一次性獲得補貼資金最高3萬元。支持工業園區和企業自行對接第三方服務機構,服務商參照工信部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最新要求,客觀評估被診斷園區和企業的綠色化水平以及節能潛力,找出園區和企業綠色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提出合理可行的綠色化技術改造和管理提升的意見建議。本細則自2022年10月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0月8日。
五、關鍵詞詮釋
本細則中的“綠色診斷”主要是指:我市工業園區和企業接受綠色診斷服務商(以下簡稱“服務商”)的診斷評估,服務商參照工信部綠色制造體系最新評價要求,客觀評估被診斷園區和企業的綠色化水平以及節能潛力,找出園區和企業綠色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提出合理可行的綠色化技術改造和管理提升的意見建議。
六、解讀機構及咨詢方式
政策解讀單位: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綠色發展推進科
具體聯系人:朱玉金 ?楊金巖
咨詢電話:0635-8288650 8288402
詳情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來源: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